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原创】为什么越南永远成不了气候?

智sir 智先生 2023-08-28
东南亚一共有11个国家,不过只有越南敢自称「小中华」,而且这几年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有存在感,甚至还诞生了一个小众的亚文化群体:越吹。

那越南的底气来源于哪里?一个是地缘位置确实不错,三面领海,国土狭长,有众多的优良港口,方便招商引资,但最关键的优势还是廉价劳动力。


2022年,越南的总人口是9847万,按照历年的稳定增长率来看,明年突破1亿大关应该问题不大。这1亿人口里,0-14岁是23%,15-64岁是69%,适龄的年轻劳动力占比很高,相当健康,导致人工成本非常低。

我咨询过在越南开服装厂的华人朋友,一个车间工人的薪资,不算加班费和补贴的话,换算成人民币,大概是每个月1700-2000元的基本工资,如果在核心沿海城市可以去到2500元,偏北的城市便宜点,在1500元左右。

除了廉价劳动力外,越南政府对招商引资的配合程度也非常高,地皮随便划,出台了相当多的法律来保护外资利益,比如「两免四减」,免征前两年所得税,后四年再减免50%,这些在中国被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招商法规,越南可以摸石过河拿来就用,减少了许多试错成本。

许多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牌跑来越南建厂,比如耐克、阿迪达斯、新百伦、优衣库,还有苹果三星谷歌等高科技企业,这些大企业担负着某种使命,希望重新分配全球的供应链,降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,顺应逆中国化的浪潮。

所以去年国内的一些新闻标题,写这「苹果三星产业链从中国迁移至越南」,或者「越南有望取代中国,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」,「越南的GDP总额超过了广西」等等,甚至还敢和深圳较量一番,反正只要定语足够多,越南甚至可以成为世界第一。

不过那时造成的舆论轰动效果还是非常好的,扑面而来的都是资本要撤退中国的气氛,然后各种定体问等等,顺势得出了「取代中国」的简单结论。

的确,越南秉承着「船小易调头」的理念,在招商引资策略上相当激进,既和五眼联盟做生意,又和欧盟做生意,还顺势加入了RCEP联盟,这个覆盖人口最多的自贸区,里面的成员国就包括了中国。


总之,在西方国家的厚待下,越南的水果和海产品等「越货」,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全世界,享受超低的关税待遇……当然也要礼尚往来,成员国的商品出口到越南也几乎零关税。

那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有趣贸易玩法?比如在以往,各国的海鲜要直接进口中国,需要缴纳一笔关税和增值税,但现在只需通过越南的边贸就能减免一大笔税费了;

又比如中国厂家为了避开美国的关税壁垒,从珠三角直接运送半成品到越南,中间除了一点运费外没有多少关税。半成品零件运到越南后,再由当地人完成最后的组装,伪装成越南品牌,出口到欧美就被打上「越南产品」的绿色标签。

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:今年前五个月,越南进出口的榜一大哥与2022年一样,最大出口国是美国,出口372亿美元,而最大进口国是中国,进口434亿美元,整体进出口总额2625.4亿美元,贸易顺差98亿美元。

中国对越南的出口额越多,越南对美国的出口额也就越多,美国媒体鼓吹越南崛起,顺带唱衰中国来稳定军心,三国可以说配合得天衣无缝,各取所需,还避免了国际贸易争端,这才是真正的和谐贸易。

我国是典型的输了面子赢里子,只要外贸能赚钱,不在乎跑到越南增加一道组装工序,在零关税的诱惑下,可能比之前赚的还要多。

而美国是典型的面子、里子两手抓,拜登政府可以继续贯彻自己对亚太地区的平衡之术,赢取民意,同时通过美元收割全世界,至于发来美国的商品是不是「越皮中心」,谁会真正在乎。

最后是越南,它看似坐享其成,享受到中美摩擦的红利,进出口总额屡破新高,但真正的心酸无处可说。

因为作为外贸导向性的国家,作为全球贸易的零关税洼地,越南今年前五个月的出口已经下降11.6%,进口萎缩17.9%,国内企业的外贸逆差是87.6亿美元,外企顺是差185.6亿美元,也就是大部分贸易利润都被外企赚走了——这是赢了面子输里子。

那越南出了什么问题?

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《世界城市报告2022》,2021年全球城市化率为56%,亚洲51%,中国64.7%,非洲43%,越南只有41%,城市化低的背后,代表着糟糕的基建体系。

很久以前越南喊着要修南北高铁,贯通河内和胡志明市,可惜工程遥遥无期。2022年,越南交通部终于批准了河内-胡志明市铁路的其中一段升级改造项目,至于河内计划的8条城铁项目,都还停留在纸面上,保守估计要到2024年才能规划。难以想象,如此缓慢拖拉的基建,会发生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。


比起铁路,越南的港口相当发达,但如何将内地的货物,运输到港口是一个大问题,旧铁路的运输效率太低,导致全国的资源调动迟滞。

比如煤炭供应不足就让越南的电力供应经常捉襟见肘,巨额缺口难以弥补,每年还要从我国进口20亿度电才能维持住局面。
 
交通设施的不完善,直接影响到越南人民的生活和工作迁徙意愿,不像我们国内春运那般可以动辄天南地北,越南百姓普遍喜欢待在自己的城市,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。其实看越南的地图就会发现,为什么之前会分成南越和北越,还是因为南北的距离相当夸张,等同于重庆到上海的距离。

另外可能是气候水土的原因,东南亚人的身上会有一股安逸和慵懒气质,生活节奏很慢,日子能过就行。所以越南工人的车间生产效率不怎么高,而且经常请假,请假理由五花八门。

之前越南媒体还做过一次统计,最受越南百姓喜欢的岗位是办公室白领,其次是教师、自由职业和流水线工种。越南的就业市场面临的问题是,一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饱和,导致劳动力过剩,另一边是专业工程师的严重短缺。

根据越南工信部的一组数据统计,37%的劳动者缺乏实践经验;超过21%的劳动者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外语要求;20%的劳动者缺乏企业所要求的批判性思维能力。

这份统计,表面看似乎是求职者和就业岗位的不匹配,但它暴露出了更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求职者根本没得选择。或者说,越南既没有培养技术工人的土壤,也无法提供大量技术岗位,因为越南的工业基础相当脆弱。

我们时常讲轻工业和重工业,两者是相互依存的。重工业是国家的建设基石,当有重工业打底,才能继续发展轻工业,提供各种原材料和技术装备,生产食品家电五金日化等等消费商品。

可是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重工业,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难,光有廉价人力还不行,既要有初始资金积累,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,也要有技术支持,如果一穷二白,那就只能等价交换,总得付出点啥。

我国通过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,一举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,但同时也要依托于本国庞大的石油、铁矿石和焦炭等资源储备。

越南是怎样的路线?人口、资源还是国土面积远低于我国,仅存的一点工业基础,还由于战事不断,被拆得一干二净。可以说在1986年开始经济改革前,越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穷二白。

这份改革方案照抄中国,但走向了另一条捷径,也就是亚洲四小虎们的路线,直接跳过重工业,通过一系列关税优惠和廉价劳动力,营造出自由市场的氛围,吸引外资。

好处是,在初期资本涌入后,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大量投资,劳动力有了安置,国内市场上急需的日用消费品也能通过进口解决。股市和房地产还因为外资的涌入,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,社会开始了造富运动。

但弊端就是,物美价廉的外国商品直接冲垮了越南的本土厂商,而越南的瘦弱的经济体量和薄弱工业基础,没办法扶持本土家电、手机和汽车等工业品牌,甚至个军用头盔都生产不出来。

最惨的是在金融方面毫无还击之力。在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算起,越南结结实实挨了三次金融危机的吊打,后来为了稳定通胀,甚至主动贬值货币,1美元可兑换的越南盾,由原来的200盾增加到3700盾。

当前的最新汇率是:1美元=23530越南盾,越南盾越来越吨了。

直到今天,不说健全的工业体系,越南甚至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产业链,缺乏人才和技术储备,没有在某个工业领域有丝毫建树,稍微有点难度的深加工订单都完成不了。

因此越南只能做转口贸易,做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中间商,倒买倒卖,从中韩进口纺织原材料、电子零部件后,加工组装,再向欧美出口。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品牌在越南建厂的原因,只是为了完成最后一步拼装,然后贴上能免除关税的越南牌照,出口到全世界。

这种没有技术难度的来料组装,对一个国家来说,考验的是耐心,比拼的是忍辱负重能力,一步步积累资金,然后涅槃重生,许多文章认为,越南沿着中国的路线发展,只要给它时间,就能达到我国今天的成就,但是他们忽略了越南和中国代工的本质区别,它没有重工业基础,更没有轻工业优势。

中国代工虽然也是走薄利多销的路线,利润全被外资薅走,但至少能养活上下游,所有工业链条,从原料供应、配套厂商到最后环节的组装都能雨露均沾,这些产业链得到充分锻炼后,就可以培育自己的国产品牌。

越南的最大问题是,没有重工业基础,没法自产零件,国内也没有上游供应链的支撑,只能从中韩进口零件,再按照客户要求进行组装,赚最后一道包装工序的钱。

这样一来,利润大头都在外国厂商手里,而本土供应链也始终没有任何起色,何谈进步。而那些赚快钱的行业又集中在越南军队手里,军队名下有300家大公司,都是做轻松的垄断生意,比如港口码头、通信行业,房地产和赌场。

国家没钱,就没有初始资金积累,那科研的投入比例也就高不了哪去,最多只占GDP的0.5%,折算成研发资金一共15亿美元。15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,越南举全国之力的研发投入,甚至还比不上小米公司21年研发投入的19亿美元。

走重工业路线,确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,要拼尽几代人的血汗才能完成,不走重工业路线,当然也行,那就挖掘自身的优势,比如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战略,要么成为货物集散中心,要么变成亚洲金融中心,各司其职。

最糟糕的路线是亚洲四小虎模式,既不走重工业,也没有结合国情,一味用廉价劳动力和自由市场吸引外资,导致劳动力一直廉价下去,国民素质始终被压在底层,在可见的未来没有任何翻身能力。


从魔幻南美到东南亚,中等收入陷阱如此轮番上演。现状就是,留给越南的转型窗口越来越小,当前还没有积累到足够技术,本土企业还在艰难求存,产业链薄弱,利润率低。

2023年4月,越南的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7.1%,全国范围内有4.29万家企业倒闭。

与此同时,大量的外资企业开始集体撤出越南,就连先前敲锣打鼓在越南建立工厂的韩国三星集团,也不得不将生产线转回了国内。

可见,当人工成本大幅提高,外资便会从越南无情撤出,去东南亚寻找下一个「中转站」,继续挖掘廉价劳动力。资本更愿意赚快钱,像当初收割四小虎一样,推高越南的房价和股市,配合美联储的加息来收割财富。

越南盾贬值的同时,日用消费品又极为依赖国外进口,进一步促使越南的通胀上升,相似剧情已经在重演。照搬中国的经验很容易,要想学到精髓,很难。

当发展陷入困局,越南只能按照既定路线,通过贬值国内货币来保持廉价劳力,继续承接珠三角的配套产业,承接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外溢,做中国不愿干的脏活累活。

所以它的真正竞争对手从来就不是中国,而是同样提供廉价劳力的东南亚各国,相互开卷,想尽办法留住国际订单。

许多人会担心越南抢了中国的订单和就业,这种顾虑能理解,只是账不能只看明面,我国将高污染的生产代工转移到越南后,供应链才能腾出更多位置,才不会继续卷来卷去,可以研发高利润技术和产品,稳固上中游领域的供应优势。

另外,越南出口在高速增长的同时,中国对越南出口也会有所提高,越南从贸易总额里每赚到1美元的附加值,中国就能赚到至少15美元。

因此,中国是越南的最大贸易伙伴,和最大进口市场,越南制造和中国制造一点都不矛盾,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,富邻居比穷邻居要好,宣扬越南威胁论没有任何意义。

所以,越南按照既定规划好的路线「崛起」,那肯定是一件好事。

Ps:周三没更新,是因为被关小黑屋几天了,刚被放了出来,一阵唏嘘……多的话就不说了,且看且珍惜~

—— END ——
往期文章
《当前的严峻形势,已经没有退路了》
《苏联克格勃究竟有多强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